《中国经济2021》

在未来,个体将无法单独存在,而是必须在复式组织中兼容互联。这意味着,对于任何个体而言,若想搭上时代的“火车头”,都离不开组织创新这个抓手。概言之,2021年,突围底部既离不开基础理论创新,也离不开制度创新,更离不开组织创新的内在驱动力。在此基础上,进而培育出新生产力,为下一轮辉煌做准备。
2020-12-20

尤其是一头牛平均每年因打嗝、放屁排放4吨甲烷,远超同期一辆车每年的排放量(仅约2.7吨二氧化碳),爱尔兰、丹麦、新西兰等养殖大国甚至因此征收放屁税,其中,爱尔兰向每头牛征收18美元,而丹麦的提案中这一税额高达110美元。因此,利用人造食品替代或部分替代传统畜牧业,显然更符合低碳绿色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。如美国初创企业Perfect Day出品的人造奶就预计将减少牛奶生产过程中98%的用水量,91%的土地需求,84%的温室气体排放,并节约65%的能源。
2021-01-17

《中国科学报》2018年的报道《畜禽养殖业应高度关注抗生素污染,亟待新技术》显示,我国畜禽养殖抗生素年使用量达9.7万吨,占全国抗生素年消耗量的近50%。人造食物恰恰能从根本上杜绝传统养殖业中的抗生素、激素残留,甚至可以人为优化营养成分结构,在这个由吃饱转为吃好的年代,更能满足低热量、低胆固醇、高蛋白质含量的健康饮食需求。
2021-01-17

生物经济以“生物淘汰化学”,用生物农药和生物肥料替代化学农药、化学肥料。生物农药可谓“以彼之道还施彼身”,利用生物活体(真菌、细菌、转基因生物等)针对农业有害生物进行杀灭或抑制,且该生物活体极易被日光、植物和各种土壤微生物分解,做到“来自自然,归于自然”。不同于化学肥料直接提供营养元素,生物肥料“曲线救国”,直接利用真菌、放线菌类和复合型微生物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,促进粮食增产。
2021-01-17

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认为,产业互联网是“以机器、原材料、控制系统、信息系统、产品,以及人之间的网络互联为基础,实现智能控制、运营优化和生产组织方式变革”;有研究机构认为,产业互联网本质是“生产要素的数字化”;
2021-01-17

如果说,消费互联网是以个人为用户,以日常生活为应用场景,其存在价值是提供消费体验,核心是便捷、廉价、云端,即按照线下实体的系统和要素建立线上的系统镜像—搜集线下需求端与供给端数据—匹配供需数据后进行交付,在实现“不让中间商赚差价”的同时,带来各种各样的便利,创造消费者剩余。这也决定了消费互联网的局限性:其触角主要集中在线上和个人消费者,难以解决线下实体产业优化、产品服务附加值提高、生产效率提高等问题。
2021-01-17

那么,产业互联网的核心则可收敛为超级链接、集成整合、AI(数据+算力+算法)。具体而言: 第一,其核心功能是集成整合,通过互联网技术,对冗长而分散的产业链进行资源整合和流程优化,去掉或减少产业链的不增值环节,促进产业链上各环节的分工协作,实现对产业链生产关系的改造优化和生产力的赋能提升。 第二,其实现路径是超级链接。产业互联网打破了以公司为主体的沟通基础,通过实现供应商、客户、设备、生产线、产品等产业垂直领域要素资源的互联互通,构建起全要素、全产业链、全价值链、全信息链等跨企业、跨地区的全面链接,促成供需间精准匹配。 第三,其技术底牌是AI智能技术集群。其中,数据是必要的生产原料,更是产业链上“云”的基础;以云计算、边缘计算为代表的算力的快速发展,为处理海量数据提供了有力支撑;算法技术通过采集与处理海量数据信息,帮助产业链运营分析预警,并提供智能决策支持。
2021-01-17

因此,消费互联网与产业互联网的差异,并不仅限于前者侧重需求侧、后者侧重供给侧,两者的核心差异导致了其本质性的不同。一方面,消费互联网是成本为王,产业互联网则是效率为王。消费互联网实现成本最大程度优化,开新零售风气之先的小米即为一例。雷军曾公开算过一笔账:同样100元成本的产品,小米定价105元就能盈亏平衡,有的企业可能需要两三百元才行。而产业互联网通过对内智能化、模块化,对外链接化、云端化,构建一个以产品数据为核心的产业链,实现全流程精准调度决策。以服装领域为例,以前的西装定制可能需要几个月时间,而互联网赋能的酷特云蓝(原红领集团)将时间缩至一周。 另一方面,消费互联网是规模经济,产业互联网则是价值经济。传统消费互联网让线下实体上“云”,但没有形成共赢机制,线上的大规模发展往往伴随线下传统实体的大规模消亡,淘宝的兴起让七浦路失去原先的热闹,即为典型一例。而产业互联网与传统产业是赋能、加持和升级的关系,借杰夫·伊梅尔特的话来说,产业互联网的威力在于“1%”,即在产业互联网所推动的变革中,即使效率只提升1%,其所带来的效益也是空前巨大的。全国目前有60余个万亿级的产业集群,仅在航空、电力、医疗保健、铁路、油气这5个领域引入数字化支持,假设只提高1%的效率,那么在未来15年中,预计就可节约近3000亿元;如果数字化转型能拓展10%的产业价值空间,每年就可以多创造2000亿元以上的价值。
2021-01-17

早在20世纪70年代,托夫勒就预言“服务业最终会超过制造业,体验生产又会超过服务业”,服务经济的下一步是走向体验经济。相对于产品经济注重功能、外观与价格,体验经济从生活与情景出发,塑造的是精神体验与思维认同,较之物质消费,能带来更多的幸福感和更高层次的个人满足感。因此,从“刷”美术馆、博物馆,到“打卡”亲子游、“抱团”赏非物质文化遗产,消费形态已从买产品到买服务,更趋向于文化休闲、实地体验等现代时尚需求。
2021-01-17

第一,从学历到经历再到能力。一直以来,“唯学历论”大行其道,不管是用人单位招聘,还是教师职称选评等,学历都是关键因素。然而,学历仅仅代表过去的知识学习状况,如今,时代飞速进化,陈旧的知识已经无法跟上时代迭代的脚步,“唯学历论”越来越站不住脚。而且,仅有知识储备,没有将知识运用于实践、积累经验形成自我的经历,也不过是“纸上谈兵”。但是,经历虽然能帮助“解决问题”,而能力却可以做到“解决好问题”,尤其是在急剧变化的时代,拥有了创新、创造、集成、沟通、协调等能力,才能真正将过往学历、经历等转化体现。 第二,从智商到情商再到逆商。智商代表着智力的高低,智商高往往意味着头脑聪明。然而一旦进入社会,面对的不再是熟知和擅长的规律性的知识及固定的公式,而是要面对以人为核心的复杂局面,此时需要的是与自我、他人和社会交流互动的能力,是心智上的较量,也是知识、见识与智慧的考验。且当下正处百年一遇之大变局,波动和不确定性越发普遍,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标志,不再只是看他登顶的高度,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弹力。此时,抗压抗挫折能力,即逆商,起着重要作用。如褚时健,每次都能从困境中重生,他在玉溪卷烟厂鼎盛时期锒铛入狱,却能在75岁出狱后东山再起。越挫越勇就是对逆商最好的注解和褒扬。
2021-01-17

笔记来自iReader Smart X 超级智能本